猪痢疾

猪痢疾

猪痢疾又称血痢、黑痢、粘液出血性下痢等,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以消瘦、腹泻、粘液性或粘液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为猪痢疾蛇形螺旋体。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该菌为厌氧菌,对一般的消毒药敏感,如来苏儿、1%苛性钠溶液在2-30分钟内均死亡。对热、干燥也敏感。在密闭猪舍粪沟中可存活30天,在粪中5度时存活61天,在潮湿污秽环境和堆肥中可生存7个月或更长。在沼泽或污水池中,可以生长繁殖而长期存在。

二、流行病学

1、易感性:不同年龄、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以1.5-4个月龄最为常见,哺乳仔猪发病较少。仅猪感染,其它动物未见发生。

2、传染性:主要是病猪和带菌猪。康复猪带菌率很高,带菌时间可达数月。病猪和康复猪经常随粪便排出大量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猪圈、饲槽、用具、周转环境及母猪躯体。

3、传播途径:主要为消化道,其它途径尚未证实。

4、流行特点:发病季节不明显,四季均有发生,但4-5月和9-10月份发病较多。流行缓慢,持续期长,最初在一部分猪中发病,继则同群猪陆续发病。断奶后的发病常为90%,死亡率在50%左右。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急性病猪以血性下痢为主要症状,粪便中含有血液和血凝块、咖啡色或黑红色的脱落粘膜组织碎片。迅速消瘦,有的死亡,有的转为亚急性和慢性型。病变主要是大肠的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结肠及盲肠粘膜肿胀,皱褶明显,上附粘液,粘膜有出血,混有粘液及血液而呈酱色或巧克力色。

四、诊断

本病发生无季节性,流行比较缓慢,初以急性病例为主,3周后以慢性为主;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但以2-3月龄仔猪发病多,死亡率高。临诊上体温基本正常,以血性下痢为主要症状;剖检时,急性病例为大肠粘膜和出血性炎症,慢性病例为坏死性肠炎。其它脏器常无明显变化,据上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细菌学检查。

五、防治

1、禁止从疫区引进种猪,外地引进的带菌猪须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在无本病的地区或猪场,一旦发现本病,最好全群淘汰,对猪场彻底清扫和消毒,并空圈2-3个月,粪便用1%烧碱消毒,堆集处理,猪舍用1%来苏儿消毒。

2、治疗:痢即停+四黄止痢颗粒拌料

四黄止痢颗粒

乙酰甲喹+大蒜苦参注射液混合肌注。

乙酰甲喹注射液

大蒜苦参注射液

或毒痢头孢针+特效止痢针混合肌注。

特效止痢针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医院
早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zz/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