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是绿藻门的双星藻、水绵、刚毛藻、水网藻等丝状藻类的统称。常见的主要有三大类:水绵藻、水网藻、刚毛藻三大类型。开始时在浅水底处萌发生长,随着温度的回升快速生长并逐渐蔓延开来,下面将介绍青苔的产生及危害处理措施:

一,青苔的产生原因

1,池塘冬季未排干,存有积水,清塘不彻底导致青苔的孢子大量存于池底,等到开春气温回升时大量萌发。

2,前期水没有及时肥起来,或者放苗后追肥不及时导致藻类的繁殖跟不上消耗,从而使养殖水体变清,水体透明度过高,导致光照直射池塘底部,引发青苔等底栖藻类的生长。

3,螺蛳一次性投放量过大,导致水质清瘦,肥水困难,青苔滋生。螺蛳一般在清明前后放养,放养螺蛳前一定要注意水质的肥度。放养螺蛳前最好要大量施肥。

二、青苔暴发的危害

1、消耗水中营养元素,使水更加清瘦,苗种营养不良。与水中有益藻类竞争营养,施肥后,造成养殖水体肥水困难,严重时肥不起来继而青苔越来越多。

2、青苔封盖或吸附在水草上,消耗水体中的无机盐类,阻碍了水草光合作用,导致水草萎缩死亡,影响水质。青苔死亡分解后引起水质发黑,发臭,氨氮含量超标。

3、养殖池底大量滋生青苔后,影响了水生动物的活动空间,由于青苔如棉絮状,虾,蟹苗,鱼苗等进入到青苔当中,或者蟹刚脱壳,体质弱的阶段,容易被青苔所裹挟,无法挣脱,最终死亡。

4、青苔过多,影响养殖生物摄食,造成饲料浪费;

三,青苔的防控方法

1、彻底清整池塘。

冬季养殖品种起捕完毕以后,排干池水,注意不要积水,进行搁池曝晒冰冻,并用生石灰按50—kg/亩全池化水撒放。

2、培水肥水。

在放苗前,我们就必须做好肥水工作,要做到蟹苗肥水下塘。河蟹养殖的三、四、五月份,可以通过不断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50公分,此时青苔不容易生长的。肥水时杜绝使用含氮(N)量高的肥,如:复合肥、尿素、农家肥。

3、少量分批次投放螺蛳。

前期螺丝投放量宜在~斤/亩,清明前后可再投放一部分,以后逐步适量投放。

4、第一天使用夜间注意增氧,2-3天后,使用浮游藻类生长所需要的和等,加上等一起培水。

5、冬季、清明前蟹池种植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伊能藻等沉水植物

觉得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请帮小编点赞并转发,你的转发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感谢你的支持!

在线水产客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zz/8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