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结肠直肠癌(carcinomaofcolonandrectum)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癌肿的增大而表现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局部腹痛等症状,晚期则表现贫血、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发性肝癌。

2症状

一、早期症状

直肠癌在早期缺少症状,病人无明显异常改变。当肿块达1~2cm时,由于肿瘤的侵蚀,肠粘膜遭受到肿块的异物性刺激,分泌物增多,因此在排便时也有少量的粘液排出,多数在大便的前端或于粪便的外面附着。随着肿瘤的增大,分泌粘液也增加,有时随着排气或突然咳嗽腹内压增加,可有粘液从肛门流出。当肿瘤增大,形成溃疡或有坏死合并感染时,便会出现明显的直肠刺激症状,出现排便次数和粪便性质的改变。排便次数增加,每天2~3次,呈粘液便,稀便,粘液血便。常被误诊为“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但是,直肠癌腹泻症状并不象结肠炎那样,来势急,好转快;也不象痢疾那样典型的出现里急后重症状。直肠癌的直肠刺激症状是既缓慢又逐渐进展,在合并感染时刺激症状明显,一经对症处理也可以暂时好转,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仍有粘液血便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病人出现下列情况时,医院做详细检查。

①大便习惯异常,排便次数增加,同时出现少量粘液性便、粘液血便,经治疗不好转者,或经治疗后好转而复发者,应及时确诊治疗。

②既往有粘液便、腹泻病史,但症状轻微者突然增重,与原来排便次数、排便的性质发生变化时,也应再次复查确诊。

③无明显原因的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经短期治疗无好转者,在胃部经过钡剂透视未发现异常时,医院做直肠部位的检查。

④排便费力,排出的大便有压迹,呈槽沟状扁条状、细条状等,一定要做直肠指诊。以上四种情况有任医院检查。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请外科或肛肠科医生检查。

二、中晚期症状

早期直肠癌的临床特征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当时作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

直肠癌到晚期常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如膀胱和前列腺等邻近组织,引起尿频、尿急和排尿困难。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直肠癌还可以向远处转移到肝脏,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直肠癌容易被误诊。早期出现的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有粘液和脓血时,易误诊为痢疾、肠炎或痔疮等疾病,因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因此,成年人出现排便异常时,应提高警惕,必要时作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3治疗方法

(一)辨证分型治疗

根据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中医治疗可参考肠中积聚、肠风、锁肛痔、脏毒及痢疾等病辨证施治。其病大多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本虚多为脾虚胃弱或脾肾两虚,标实多属湿热、瘀毒为患。故治当标本兼顾。我们在大肠癌病理机制的内容中已阐述了脾虚、肾亏、正气不足,甚至说"阳虚"乃大肠癌病之根本,湿热、火毒、瘀滞乃病之标,所以治疗大肠癌方药应体现出温阳益肾、健脾理气之治本原则,至于清利湿热、清热泄火,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一派清泄之象的"舍本治末"的治法及方法,笔者不敢苟同,故对其方法药物不予摘示,请参考相关书籍。

中医传统理论已明确告诉我们,凡积病多体虚,由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二者互为因果关系,虚是根本。肿瘤的治疗大法,补益大法应贯彻治疗始终。我们中医是最讲究辨证的,辨证指的是通过表象看本质。辨证辨的是根本,我们很多同仁绝对知道这些基本问题(或理论),但投入实际应用(临床)时,"辨证"则成了"辨症",名为辨病的本质,实则停留在表象,未深入进去,而用此指导临床,疗效可知。倡导清泄为治疗大法的观点,即属此类。在临床上必然受挫。如乳腺癌,一味用清下药物,反而肿块增大。正如明代薛已在《薛氏医案》中记录:"服克伐剂,反大如覆碗,日出清脓,不敛而殁。"著名中医结合学家于尔辛教授在肝癌病机的探讨中,已发现此类问题,他们认为肝癌的"病本"是脾虚,而不是"血瘀"或"热毒"、"癌毒",健脾益气治疗肝癌,比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治疗肝癌疗效要好,而且从生存率、生存期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别明显。我们现在在其他癌肿治疗方面亦在重蹈此类错误,希望我们同仁认真思索,以益于改进、发展。

在大肠癌治疗方面,此类错误较为明显,明知其病本为虚,但治疗上却大谈"清泄之法"。我们分析可能与以上几点有关。①因大肠癌散在于中医的"肠风"、"肠覃"、"脏毒"、"下瘀"之病中,较传统治疗影响较重。②大肠癌临床症状典型明显。如便血、脓血便、里急后重,甚至发热、舌苔黄腻,受表象影响,而急功近利,忘却根本。③受"癌肿"为热毒之邪,治疗宜清热解毒、清热泄火的思想误导。

大肠癌临床以中晚期居多,常见类型可分为脾虚湿毒型、瘀毒内积型、癌毒泛滥型。

1.脾虚湿毒型

证候:面色萎黄,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腹痛或肛门酸痛,大便呈浓血性粘液,便次频,便形细或扁,或里急后重,舌质淡,苔薄腻,脉滑数。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抗癌。

上述主证,属脾气已虚,癌毒滞肠。多见于中、晚期有溃疡的肿块型和以溃疡为主的溃汤型癌。用太子参、苍术、薏苡仁、茯苓、山药益气健脾利湿,山药又有保护粘膜之功。马齿苋、败酱草、地榆炭、仙鹤草、茜草、槐花炭有凉血止血,解毒抗癌作用。诸药合之则益气健脾利湿,凉血止血解毒,以组成抗癌之功。

2.瘀毒内积

证候:面色晦黯,腹胀腹痛,痛有定处,或向下放射,腹部可触及包块,大便困难,逐渐产生肠梗阻或下痢紫黑脓血,大便变细或扁,舌质紫或有瘀点,苔薄黄,脉弦或涩。

治法:化瘀攻积,解毒止痛。

上述主证,多见于浸润型结肠癌。属湿邪壅肠,癌毒内积,故常见排便困难,或呈进行性梗阻,感染时大便呈脓血性粘液便,或紫黯色便,腹部胀痛,用三棱、莪术、制军能通滞化积,归尾、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川楝子、延胡索、乌药理气止痛,败酱草、马齿苋、茜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止血解毒。

3.癌毒泛滥

证候:精神委软,面色苍白,形体消瘦,或呈恶病质,四肢欠温,腹胀腹痛,或腹部可及多处肿物,或肛门下坠酸痛,下痢脓血,泻后稍安,舌质淡或光嫩,脉沉弱。

治法:补益气阴,抑癌解毒。

方药:人参或红参5g,枫斛5g,阿胶15(g另烊化),生蛤壳g,生牡蛎g,生瓦楞g,白术10g,山药30g,薏苡仁30g,鸡内金10g,吴茱萸2g,黄连3g,炮姜10g。

本证临床多见于肠癌晚期(D期),属气血津液俱亏,癌细胞广泛浸润,其形体特点为进行性消瘦或呈恶病质。此期治疗,应先着重减轻症状,提高生存功能,务求控制肿瘤的发展,延长生命。故宜用大补气血阴阳之大法,佐以软坚散结,健脾和中。用人参或红参、枫斛、阿胶益气阴,养精血为主药,其中阿胶富含胶质和多种氨基酸,配合参、枫斛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是扶正抑癌的主药;用蛤壳、生牡蛎、生瓦楞能补充生物钙,改善淋巴通透性,有散瘀消炎,减除水肿,缓解平滑肌痉挛而止痛之效;配用吴茱萸、黄连、炮姜,寒温并施,有利于改善气机升降失司;配白术、薏苡仁、鸡内金健脾利湿,可起到中和作用。

4.对症用药

脓血粘便,加马齿苋、地锦草、败酱草、仙鹤草、三七、地榆、槐花。

里急后重,加黄柏、黄连、秦皮、赤芍、木香。

肠壁水肿,加苍术、猪苓、茯苓、泽泻。

纳呆腹胀,加鸡内金、山药、焦山楂、神曲、谷麦芽。

疼痛酸胀,加川楝子、延胡索、乌药、白芍、甘草、炮姜。

肛门下坠,加黄芪、葛根、升麻、炙甘草。

舌红光嫩,加西洋参。

口腔糜烂,加苦参、蛇床子、玄参、白英、五倍子,水煎取汁漱口,加服少量珠黄散。

通过对大肠癌病机的探讨,上述分型的治疗法则均应加上"温阳益肾",方药亦宜酌加"温阳益肾"的方药,才切中大肠癌之病机根本。

根据本病治疗原则,笔者亦拟定了一张大肠癌基本方:

太子参(人参)10g,白术10g,苍术10g,薏苡仁15g,山药20g,炮姜10g,炮附子30g(先煎),肉桂10g,败酱草30g,茜草30g,马齿苋30g,仙鹤草30g。

临床上根据具体兼证,参考以上辨证加减治疗各型大肠癌,疗效比较理想。

(二)辨病治疗

1.基本方

藤梨根、白花蛇舌草、苦参、水杨梅根、生薏苡仁、凤尾草、野葡萄根、白茅根、槐角、草河车、丹参,水煎服。

临床加减法:便脓血者加地榆、槐花、侧柏炭,银花炭;里急后重者酌加广木香、积壳、乌药;大便秘结实者酌加大黄、枳实、桃仁;体虚者加柏子仁、郁子仁、火麻仁、松子仁或麻仁丸(吞服);便次增多者加栀子、白菊花、樗根皮;阳虚者加附子、肉桂、干姜;阴虚者加石斛、玉竹、玄参、天花粉、麦冬;气血不足加太子参、黄芪、当归、地黄。

2.外用保留灌肠方

黄柏60g,黄芩60g,紫草60g,虎杖g,藤梨根g,苦参60g,乌梅15g。

浓煎成ml,每次~50ml,睡前作保留灌肠。

3.外用栓剂

硇砂3g,鸦胆子9g,乌梅15g,冰片1.5g。

此为3个栓剂量,加辅剂制成栓,每日~2次,每次枚。

(三)专方验方

1.抗癌方八角金盘、生山楂各12g,石见穿、山慈菇、八月札、黄芪、鸡血藤各30g,败酱草、党参、丹参各15g,生大黄6g,枳壳10g。便血者加槐花炭。侧柏炭;里急后重者加木香、黄连、赤芍;大便不通者加瓜蒌仁、皂角刺。每日剂,水煎服,30天为一疗程。适宜于直肠及肛管癌者。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或栓剂外用,效果更佳。

2.结肠消肿汤八月札、红藤、苦参、丹参、凤尾草各15g;白花蛇舌草、野葡萄藤、生薏苡仁、瓜蒌仁、白毛藤、贯众炭、半枝莲、莪葜各30g,地鳖虫、乌梅肉各9g,壁虎4.5g(研末分3次吞服)。上药煎汁ml,每天取ml口服,ml保留灌汤。适用于各期大肠癌患者。

3.青根饮青蒿60g,鲜野葡萄根60g,地榆60g,鲜白花蛇舌草30g。以上各药洗净后沥干,置热水瓶内,倒入沸水浸过药面,浸泡12小时,滤出药液即得。口服,每日剂,可随时饮服,15日为一疗程。

4预防

1,定期进行便隐血检测:

用于各种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尤其是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便隐血检测是:

·国际通用的大肠癌普查方法;

·美国癌症协会(ACS)广泛推荐的“健康人群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我国《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特别指出的“最有价值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指标”;

目前便隐血检测已不拘泥于以往的传统检测,国内已经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便明家用型便隐血检测试纸,在家即可轻松自检。

2,多运动:闲暇之余不要久坐不运动,多进行户外运动

3,饮食注意: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本期专家

医院

刘宝琴

[院长、主任医师]

医院院长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技推广先进个人,河南省医改创新优秀院长,河南省“三八”红旗手,医院协会疾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全国百名院长讲健康专家,郑州市中医医疗联合体理事长等。在刘宝琴的带领下,医院荣获全国医院,首批医院复审;全国首创了“三级拜师”,医院与社区组建“专病协作组”等模式。

医院

曾宝珠

[肿瘤血液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医院肿瘤血液科主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根治化疗、辅助化疗、姑息化疗、免疫治疗、微创介入治疗等。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北京重点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gj/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