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荷叶碱的思考
北京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xianmeng.net.cn/fengshang/xinchao/870.html写在前面 有小伙伴提到, 听老人讲: 踏水荷叶含量可以达标, 水面上的荷叶难达标。 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原因? 对此做了如下思考。 关于上述讨论的思考01思考:外界胁迫荷叶碱,作为次生代谢产物, 是保护荷叶, 让荷叶尽量少受到外界伤害的。 踏水荷叶处于水面上, 鱼可以咬食到荷叶。 离开水面的荷叶,鱼咬不到。 所以导致踏水荷叶含量高些。 02思考:物质转移合成次生代谢产物,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就像毒蛇的毒液, 一般不会轻易使用。 荷叶碱类似毒液, 所以它会存在于最需要他的地方。 当荷叶从嫩叶期到飘到水面上, 这一时间段, 都有可能受到鱼等水生作物的咬食。 需要把生物碱放在他身上, 但当他离开水面之后, 可能就不那么需要荷叶碱了。 荷叶出水后, 荷花和莲蓬也陆续长出来了, 含量有可能转移到莲花和莲蓬, 这种更需要保护的器官上。 老人说: 刚好是那种踏水的荷叶, 很有可能里面还没踏出水的荷叶, 也有很高的含量, 但这种水底的荷叶, 人们不会钻到水里面去采摘。 03思考:产地品种荷叶有种藕的品种, 也有种植莲子的品种, 两种品种叶子的含量是否一致?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 每个产地的含量是否一致? 药典制定含量的时候, 不应该会特意采摘踏水荷叶。 写在中间问了其他小伙伴, 表示没发现荷叶很难合格。 除了上面的思考外, 检测时的一些注意事项, 炮制加工的手法, 会不会造成生物碱过多损耗? ...... 都可以作为思考, 影响药材疗效的因素。 药典上的荷叶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nucifera)的干燥叶。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粗粉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2.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荷叶碱(C19H21NO2)不得少于0.10%。 饮片 荷叶喷水,稍润,切丝,干燥。 同药材,含荷叶碱(C19H21NO2)不得少于0.%。 苦,平。归肝、脾、胃经。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出血症和产后血晕。 3~10g;荷叶炭3~6g。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文献中的研究01溶出粒径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是一种阿朴啡型生物碱,药理研究表明其为荷叶中主要的降脂成分。 有效成分从药材中转移至提取液中,除受溶解度的影响,还受溶出度的影响。 取荷叶药材适量,经粉碎机粉碎过筛的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 粗粉(全过2号筛,能通过4号筛的为20%); 中粉(全过4号筛,能通过5号筛的为30%); 细粉(全过5号筛,能通过6号筛的为97%); 最细粉(全过6号筛,能通过7号筛的为97%)。 不同粒径荷叶粉体中荷叶碱的溶出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溶出量为中粉>细粉>粗粉>最细粉。 提示不同粒径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荷叶碱体外溶出过程中, 宜将粒径控制在适宜范围,不宜过细。 02溶出介质不同pH溶出介质中,溶出量为pH1.2>pH4.5>水>pH6.8, 即随pH的降低溶出量增大。 荷叶在不同生长期总黄酮和荷叶碱含量存在差异。 03生长阶段荷叶从生长到干枯的过程中, 荷叶碱的含量处于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营养生长期时, 荷叶内部的荷叶碱含量迅速增加, 荷叶成熟时荷叶碱含量达到了最大值2.mg/g; 进入衰亡期后,荷叶碱物质也慢慢流失。 另外荷叶的质量与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及内在的遗传机制也有关; 声明 医家讲求“辨证施治”,人人“证”皆不同。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10079.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天,22时26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