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丨生物碱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
白癜风症状 http://m.39.net/pf/a_4800901.html 医学联络官 MedicalLiaisonofficerClub 苦参 (一)苦参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主要生物碱: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此外还含有羟基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安娜吉碱、巴普叶碱和去氢苦参碱(苦参烯碱)等。《中国药典》指标成分: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 结构分类:这些生物碱都属于双稠哌啶类,具喹喏里西啶的基本结构,除N-甲基金雀花碱外,均由两个哌啶环共用一个氮原子稠合而成。 (二)苦参生物碱的理化性质1.性状 苦参碱有α-、β-、γ-、δ-四种异构体。其中,α-、β-、δ-苦参碱为结晶体,常见的是α-苦参碱,为针状或棱柱状结晶,熔点76℃。γ-苦参碱为液态,沸点℃/6mmHg。氧化苦参碱为无色正方体状结晶(丙酮),熔点~℃(分解),含一分子结晶水的氧化苦参碱的熔点为77~78℃。2.碱性 3.溶解性苦参碱既可溶于水,又能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苯、二硫化碳等亲脂性溶剂。 氧化苦参碱是苦参碱的N一氧化物,具半极性配位键,其亲水性比苦参碱更强,易溶于水,可溶于氯仿,但难溶于乙醚。可利用两者溶解性的差异将其分离。 苦参生物碱的极性大小顺序是: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羟基苦参碱具内酰胺结构,可被水解皂化生成羧酸衍生物,酸化后又脱水环合为原来结构。 (三)苦参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苦参以稀酸水渗漉,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交换提取总生物碱。然后利用总碱中个成分极性的差异,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进行分离。1.苦参总生物碱的提取 2.主要生物碱的分离 (四)苦参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现代临床及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总生物碱具有消肿利尿、抗肿瘤、抗病原体、抗心律失常、正性肌力、抗缺氧、扩张血管、降血脂、抗柯萨奇病毒和调节免疫等作用 (五)苦参生物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苦参碱可致胆碱酯酶活性下降,静脉滴注苦参碱引起胆碱酯酶活性下降,产生倦怠乏力、纳差等不良反应;苦参栓可致外阴过敏;苦参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并可致恶心、呕吐;苦参素胶囊致乙肝加重等,临床应用时需注意。 麻黄 (一)麻黄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主要成分: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前者占总生物碱的40%~90%。此外还含少量的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中国药典》指标成分:盐酸麻黄碱。 结构分类:麻黄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均在侧链上,为有机胺类生物碱。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属仲胺衍生物,且互为立体异构体,它们的结构区别在于C1的构型不同。前者为顺式,后者为反式。 (二)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理化性质1.性状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无色结晶,游离麻黄碱含水物熔点为40℃。两者均具有挥发性。2.碱性 甲基麻黄碱与麻黄碱具有供电子基团(-CH3),故碱性强于去甲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的空间位阻大于麻黄碱,故碱性小于麻黄碱。 碱性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有机仲胺衍生物,碱性较强。由于伪麻黄碱的共轭酸与C2-OH形成分子内氢键稳定性大于麻黄碱,所以伪麻黄碱的碱性(pKa9.74)稍强于麻黄碱(pKa9.58)。3.溶解性 游离麻黄碱可溶于水,但伪麻黄碱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麻黄碱小。(这是由于伪麻黄碱形成较稳定的分子内氢键的缘故)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也能溶于三氯甲烷、乙醚、苯及醇类溶剂。草酸麻黄碱难溶于水,而草酸伪麻黄碱易溶于水;盐酸麻黄碱不溶于三氯甲烷,而盐酸伪麻黄碱可溶于三氯甲烷。 (三)麻黄生物碱的鉴别反应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仲胺碱,不与一般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沉淀反应。但下列两种特征反应可用于鉴别麻黄碱和伪麻黄碱。1.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醇溶液中加入二硫化碳、硫酸铜试剂和氢氧化钠各二滴,即产生棕色沉淀。2.铜络盐反应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水溶液中加硫酸铜试剂后,随即加氢氧化钠试剂呈碱性,溶液呈蓝紫色,再加乙醚振摇分层,乙醚层为紫红色,水层为蓝色。 (四)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提取与分离1.溶剂法 原理: 利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既能溶于热水,又能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提取两者; 利用麻黄碱草酸盐比伪麻黄碱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的差异,麻黄碱溶解度小于伪麻黄碱,使两者得以分离。 2.水蒸气蒸馏法 利用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在游离状态时具有挥发性,可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麻黄中提取。再利用两者草酸盐的水溶性差异分离两者。 优点:操作方便且安全,不需使用有机溶剂等 缺点:取过程加热时间较长,部分麻黄碱被分解产生胺和甲胺,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收率。3.离子交换树脂法 利用生物碱盐能够交换到强酸型阳离子树脂柱上,麻黄碱的碱性较伪麻黄碱弱,故不如伪麻黄碱盐稳定,可先从树脂柱上洗脱下来,从而使两者达到分离。 优点:简单,无需特殊设备,只需控制好洗脱液的用量即可使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分离。 (五)麻黄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药理实验表明,麻黄碱有收缩血管、兴奋中枢神经作用,能兴奋大脑、中脑、延髓和呼吸循环中枢;有类似肾上腺素样作用,能增加汗腺及唾液腺分泌,缓解平滑肌痉挛。伪麻黄碱有升压、利尿作用;甲基麻黄碱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等。(六)麻黄生物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麻黄生物碱具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及强心、升高血压的作用,因此用量过大(治疗量的5~10倍)或急性中毒者,可引起头痛,烦躁,失眠,心悸,大汗不止,体温及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呕吐,甚至昏迷、惊厥、呼吸及排尿困难,心室纤颤等症状,甚至心肌梗死或死亡。其中麻黄碱的毒性大于伪麻黄碱。 黄连 (一)黄连中主要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主要成分:小檗碱、巴马丁、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和木兰碱等。其中以小檗碱含量最高(可达10%)。《中国药典》指标成分:盐酸小檗碱。 结构分类:以上生物碱均属苄基异喹啉类衍生物,除木兰碱为阿朴菲型外,其他都属于原小檗碱型,且都是季铵型生物碱。 (二)小檗碱的理化性质1.性状①自水或稀乙醇中析出的小檗碱为黄色针状结晶,含5.5分子结晶水,℃干燥后仍能保留2.5分子结晶水,加热至℃变为黄棕色,于℃分解。②盐酸小檗碱为黄色小针状结晶,加热至℃左右分解,生成红棕色小檗红碱,继续加热至℃左右完全熔融。 注意:小檗碱及其盐类干燥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不超过80℃。2.碱性小檗碱属季铵型生物碱,可离子化而呈强碱性,其pKa值为11.5。3.溶解性①游离小檗碱能缓缓溶解于水中,易溶于热水或热乙醇,在冷乙醇中溶解度不大,难溶于苯、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②小檗碱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为1:,较易溶于沸水,难溶于乙醇。 (三)小檗碱的鉴别反应 除了能与一般的生物碱沉淀试剂发生反应外,还具有以下特征性鉴别反应。 (1)丙酮加成反应在盐酸小檗碱水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呈强碱性,然后滴加丙酮数滴,即生成黄色结晶性小檗碱丙酮加成物,有一定熔点,可供鉴别。 (2)漂白粉显色反应在小檗碱的酸性水液中加入漂白粉(或通入氯气),溶液变为樱红色。 (四)小檗碱和甲基黄连碱的提取分离 原理:利用黄连中小檗碱等生物碱盐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五)黄连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药理实验表明,其主要成分小檗碱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丁、药根碱等原小檗型生物碱还具有明显的抗炎、解痉、抗溃疡、免疫调节及抗癌等作用。 (六)黄连生物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黄连粉或小檗碱外用或口服偶引起过敏性皮疹;小檗碱静注或肌注有毒性反应,引起药疹、皮疹、血小板减少以致过敏性休克,静脉给予大剂量的小檗碱则可引起循环、呼吸骤停以及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甚至死亡,临床应用应注意。 川乌 (一)川乌中主要毒性生物碱及其化学结构 乌头所含生物碱多达多种,结构复杂,其中重要且含量较高的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中国药典》指标成分: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 结构分类:二萜类生物碱,属于四环或五环二萜类衍生物。由于C14和C8的羟基常和乙酸、苯甲酸结合成酯,故称为二萜双酯型生物碱。 (二)川乌中主要毒性生物碱在炮制过程中的变化 毒性大小:双酯型乌头碱>单酯型乌头碱>无酯键的醇胺型生物碱 (三)川乌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乌头和附子的提取物具有镇痛、消炎、麻醉、降压及对心脏产生刺激等作用,其有效成分为生物碱。附子具有升压、扩张冠状动脉等作用,中医用于回阳救逆。从日本附子中分离出dl-去甲乌药碱,含量甚少,但有强心作用。 (四)川乌生物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乌头碱类化合物有剧毒,用之不当易致中毒,且毒性较强,0.2mg即可中毒,2~4mg即可致人死亡。其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临床应用时需注意。此外,乌头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等同用,临床配伍时应注意。 洋金花 (一)洋金花中主要生物碱成分及其化学结构 主要化学成分: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N-去甲莨菪碱《中国药典》指标成分: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 结构分类:莨菪烷类生物碱,由莨菪醇类和芳香族有机酸结合生成的一元酯类化合物。 (二)莨菪烷类生物碱的理化性质1.性状①莨菪碱为细针状结晶(乙醇),mp℃,其外消旋体阿托品是长柱状结晶,mp℃,加热易升华。医用阿托品为硫酸盐(B2·H2S04·H20),mp~℃。②东莨菪碱为黏稠状液体,但形成一水化物为结晶体,mp59℃。③山莨菪碱为无色针状结晶,自苯中结晶含一分子苯,mp62~64℃。2.旋光性 这些生物碱除阿托品无旋光性外,其他均具有左旋旋光性。除山莨菪碱所表现的左旋性是几个手性碳原子的总和外,其他三个生物碱的旋光性均来自莨菪酸部分。阿托品是莨菪碱的外消旋体,这是由于莨菪碱的莨菪酸部分的手性碳原子上的氢位于羰基的α-位,容易烯醇化产生互变异构。在酸碱接触下或加热时,可通过烯醇化起外消旋作用而成为阿托品。 3.碱性 影响因素:空间效应+诱导效应。 碱性强弱:莨菪碱(pKa9.65)>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pKa7.5)。4.溶解性①莨菪碱(或阿托品)亲脂性较强,易溶于乙醇、三氯甲烷,可溶于四氯化碳、苯,难溶于水。②东莨菪碱有较强的亲水性,可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等溶剂,难溶于苯、四氯化碳等强亲脂性溶剂。③樟柳碱的溶解性与东莨菪碱相似,也具较强的亲水性。④山莨菪碱由于多一个羟基,亲脂性较莨菪碱弱,能溶于水和乙醇。 亲水性强弱:莨菪碱﹤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5.水解性莨菪烷类生物碱都是氨基醇的酯类,易水解,尤其在碱性水溶液中更易水解。如莨菪碱(阿托品)水解生成莨菪醇和莨菪酸。 (三)莨菪烷类生物碱的鉴别反应 莨菪烷类生物碱的鉴别反应莨菪烷类生物碱具有一般生物碱的通性,能与多种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反应。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以下鉴别方法进行检识。1.氯化汞沉淀反应莨菪碱(或阿托品)在氯化汞的乙醇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黄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为红色。在同样条件下,东莨菪碱则生成白色沉淀。2.Vitali反应莨菪碱(或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莨菪烷类生物碱分子结构中具有莨菪酸部分者,用发烟硝酸处理,产生硝基化反应,生成三硝基衍生物,此物再与苛性碱醇溶液反应,分子内双键重排,生成醌样结构的衍生物而呈深紫色,渐转暗红色,最后颜色消失。 3.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DDL反应)樟柳碱分子具邻二羟基结构,可被过碘酸氧化生成甲醛,然后甲醛与乙酰丙酮在乙酰胺溶液中加热,缩合成二乙酰基二甲基二氢吡啶(DDL)而显黄色。 (四)洋金花中生物碱的生物活性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莨菪碱及其外消旋体阿托品有解痉镇痛、解救有机磷中毒和散瞳作用;东莨菪碱除具有莨菪碱的生理活性外,还有镇静、麻醉作用。 (五)洋金花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食用过量或误食易致中毒,少儿较为多见。其中毒机制主要为M-胆碱反应。对周围神经表现为抑制副交感神经功能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则为兴奋作用,严重者转入中枢抑制,也可影响呼吸及温度调节中枢。 马钱子 (一)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与毒性 主要生物碱:士的宁(又称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还含少量的10余种其他吲哚类生物碱。《中国药典》指标成分:士的宁、马钱子碱。 结构分类:吲哚类生物碱。 性状:①士的宁为单斜柱状结晶(EtOH),mp~℃,—o(EtOH),味极苦,毒性极强。②马钱子碱为针状结晶(丙酮-水),mp℃,—o(CHCl3),味极苦,有强毒性。 (二)马钱子生物碱的鉴别方法1.与硝酸作用 士的宁与硝酸作用显淡黄色,再于℃加热蒸干,残渣遇氨气转变为紫红色。马钱子碱与浓硝酸接触即显深红色,再加氯化亚锡溶液,则由红色转变为紫色。2.与浓硫酸/重铬酸钾作用 士的宁加浓硫酸1ml,加少许重铬酸钾晶体,最初显蓝紫色,渐变为紫堇色、紫红色,最后为橙黄色。 马钱子碱在此条件下不能产生相似的颜色反应。 (三)马钱子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马钱子所含生物碱主要是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前者约占总生物碱的45%,是主要的有效成分,亦是有毒成分,成人用量5~10mg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此外,有毒成分能经皮肤吸收,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药物 生物碱 《药典》指标成分 结构分类 苦参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此外还含有羟基苦参碱、N-甲基金雀花碱、安娜吉碱、巴普叶碱和去氢苦参碱(苦参烯碱)等 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双稠哌啶类 麻黄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为主,前者占总生物碱的40%~90%。此外还含少量的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和去甲基麻黄碱、去甲基伪麻黄碱。 盐酸麻黄碱 机胺类 黄连 小檗碱、巴马丁、黄连碱、甲基黄连碱、药根碱和木兰碱 盐酸小檗碱 苄基异喹啉类 川乌 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 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 二萜类生物碱 洋金花 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N-去甲莨菪碱 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 莨菪烷类 马钱子 士的宁(又称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 士的宁、马钱子碱 吲哚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6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草药溪黄草的功效与作用食用方法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