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大伙21种治疗痔疮的常用药品,轻松治
痔疮让人痛苦不堪 肛周解剖结构以及痔疮的分型 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在我国,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关于痔的病因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学说----静脉曲张学说肛垫下移学说。日常诱发痔疮的因素很多,其中肛门不洁、便秘、长期饮酒、进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都是痔疮的主要诱因。根据中医理论,痔疮分为以下几种典型类型:1、肠风下血型内痔 主要症状:大便带血,滴血或者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或者伴有肛门瘙痒,舌头发红。 治疗原则:清热凉血,祛风。 首选药物:槐角丸 2、湿热下注型内痔 主要症状:便血色红量多,肛内肿物外脱,可自行缩回,肛门灼热,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止血。 首选药物:地榆槐角丸,外用化痔栓 3、湿热下注型外痔 主要症状:肛门边缘肿物隆起,灼热疼痛,咳嗽行走坐立姿势改变均可使疼痛加剧,便干或便溏,舌红苔薄黄。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首选药物: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4、气滞血瘀型内痔 主要症状:肛内肿物脱出,甚至嵌顿,肛管收缩,坠胀疼痛,甚至肛缘有血栓,水肿,触及痛感明显,舌质暗红。 治疗原则:理气祛风,活血 首选药物: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5、气滞血瘀型外痔 主要症状:肛门边缘肿物隆起,排便时增大有异物感,肛门坠胀或疼痛,局部可触及硬性结节。舌暗红苔淡黄。 治疗原则:活血化瘀,行气通便 首选药物:消痔软膏 6、脾虚气陷型内痔 主要症状:肛门松弛,痔核脱出必须用手按回才能复位,不能自行复位,面白少华,少气懒言,食少便溏。舌头淡白,舌边有齿痕。 治疗原则:补气升阳,举陷。 首选药物:补中益气丸,补气升提片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以下21种常用的治疗痔疮的药品:1、槐角丸组成:槐角(去枝梗,炒)一斤,地榆、当归(酒浸一宿,焙)、防风(去芦)、黄芩、枳壳(去瓤,麸炒)各半斤。 功效:止痒痛,消肿聚,驱湿毒。清肠疏风,凉血止血。 适应症:用于肠风便血,痔疮肿痛。 用法:水蜜丸一次6克,小蜜丸一次9克,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2、痔康片组成:豨莶草,金银花,槐花,地榆炭,黄芩,大黄。 功效:清热凉血,泄热通便。 适应症:用于热毒风盛或湿热下注所致的便血,肛门作痛,有下坠感;Ⅰ、Ⅱ期内痔。 用法: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7天为一疗程。 3、痔速宁片组成:白蔹、槐花、五倍子、黑豆、猪胆膏(相当与胆汁)。 功效:解毒消炎,止血止痛,退肿通便,收缩痔核。 适应症: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肛裂等。 用法: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4、痔疮片组成:大黄,蒺藜,功劳木,白芷,冰片,猪胆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祛风消肿。 适应症:用于各种痔疮,肛裂,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一次4~5片,一日3次。 5、化痔片组成:槐米、茜草、枳壳、三棱、三七。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行气散瘀。 适应症:用于内痔,外痔,混合痔,内外痔血栓。 用法:口服,一次6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6、鳖甲消痔胶囊组成:黄柏、地榆、槐角、桅子、忍冬藤、土大黄、鳖甲、地瓜藤。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肿止痛。 适应症: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内痔出血,外痔肿痛,肛周瘙痒。 用法: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7、痔疮止血丸组成:槐花荆芥陈皮侧柏叶地榆仙鹤草。 功效:清解肠风湿热,凉血止血。 适应症:用于痔疮出血,肠风下血,血色鲜红者。 用法:口服,一次6g,一日3次。 8、痔根断片组成:胶原蛋白(部分水解蛋白)、芦丁、狭叶番泻果实干浸膏。 适应症:用于痔疮及其相关症状,如瘙痒、灼痛。 用法:口服。一次2片,一日3次。疗程应不少于14天。如需长期服用,应不少于6个月,但每连服14天后可间隔1个月再服。 9、地奥司明片组成:黄酮类化合物mg,其中地奥司明mg,以橙皮甙形式表示的黄酮类成分50mg。 功效:降低静脉扩张性和静脉血淤滞。 适应症:治疗急性痔发作的各种症状(如痔静脉曲张引起的肛门潮湿、瘙痒的急性发作症状)。 用法:常用剂量为每日2片;当用于急性痔发作时,前四天每日6片,以后三天,每日4片。将每日剂量平均分为两次于午餐和晚餐时服用。 10、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成:麝香、牛黄、珍珠、炉甘石(煅)、硼砂、冰片。 功效: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 适应症: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用法:肛门内用药,早晚各1次。用于外痔和肛裂时,将药膏直接涂于患处。 11、京万红痔疮膏组成:地黄、穿山甲、木瓜、川芎、白芷、棕榈、血余炭、地榆、赤芍、土鳖虫、大黄、黄芩、当归、五倍子、桃仁、苦参、黄柏、胡黄连、白蔹、木鳖子、黄连、罂粟壳、苍术、栀子、乌梅、半边莲、红花、槐米、金银花、紫草、血竭、乳香、没药、槐角、雷丸、刺猬皮、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收敛止血。 适应症:用于初期内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用法:外敷。便后洗净,将膏挤入肛门内。一日1次。 12、熊胆痔疮膏组成:熊胆、珍珠母、麝香、炉甘石(煅)、冰片。 功效:清热解毒,收湿敛疮。 适应症:用于痔疮痛痒、肛门破裂、红肿流水。 用法:外用适量,涂搽患处。 13、肤痔清软膏组成:金果榄、土大黄、苦参、黄柏、野菊花、紫花地丁、朱砂根、雪胆、重楼、黄药子、姜黄、地榆。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消肿,除湿止痒。 适应症:用于湿热蕴结所致手足癣体癣、腹癣、浸淫疮、内痔、外痔,肿痛出血,带下病。 用法:外用。先用温开水洗净患处,取本品适量直接涂擦于患处或注入患处。轻症每日一次,重症早晚各一次。 14、复方角菜酸酯栓组成:每枚含角菜酸酯0.3克,二氧化钛0.2克,氧化锌0.4克。 功效:角莱酸酯系海藻提取物,可以在肛门直肠黏膜表面形成一层膜状结构,并长时间地覆盖于黏膜表面;对有炎症或受损的黏膜起保护作用,而其所在产生的润滑作用可使粪便易于排出;二氧化钛和氧化锌有止痒和减轻肛门、直肠黏膜充血的作用,从而保护黏膜。 适应症:对痔疮及其它肛门疾患引起的疼痛、瘙痒、肿胀和出血进行对症治疗;亦可用于缓解肛门局部手术后的不适。 用法:塞入肛门内,一次1枚,一日1~2次。 15、痔疮栓组成:柿叶,大黄,冰片,芒硝,田螺壳(炒),橄榄核(炒炭)。 功效:热通便,止血,消肿止痛,收敛固脱。 适应症:用于内痔、混合痔之内痔部分,轻度脱垂等。 用法:直肠给药,一次1粒、一日2~3次,使用前可以花椒水或温开水坐浴,七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16、化痔栓组成:次没食子酸铋、苦参、黄柏、洋金花、冰片。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血。 适应症:大肠湿热所致的内外痔、混合痔疮。 用法:将药栓单个撕开,再从塑料片分离处撕开取出药栓,患者取侧卧位,置入肛门2—2.5厘米深处。一次1粒,一日1-2次。 17、马应龙痔疮栓组成:麝香酮、人工牛黄、珍珠、冰片、三七、五倍子、炉甘石、颠茄流浸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血生肌。 适应症:用于治疗各类痔疮、肛裂。 用法:早晚或大便后塞入肛门内,一次1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 18、九华痔疮栓组成:大黄、浙贝母、侧柏叶(炒)、厚朴、白及、冰片、紫草。 功效:消肿化瘀,生肌止血,清热止痛。 适应症:用于各种类型的痔疮。 用法:大便后或临睡前用温水洗净肛门,塞入栓剂1粒。一次1粒,一日1次,痔疮严重或出血量较多者,早晚各塞1粒。 19、复方消痔栓组成:五倍子、大黄、白螺蛳壳(煅)、青果核、冰片 功效:收敛止血。 适应症:用于治疗各期内痔出血,可作为治疗痔疮的辅助药物。 用法:肛门直肠给药。一次1粒,一日1~2次。 20、醋酸氯己定痔疮栓组成:每枚含主要成份醋酸氯己定20毫克。 功效:本品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防腐剂,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较强,以及可止血的特点。 适应症:用于外痔、内痔。 用法:肛门给药。取栓剂,除去外包装,轻轻插入肛门,维持侧卧姿势约15分钟,每日2次,每次1枚。 21、地榆槐角丸组成:地榆(炭)、槐角(蜜炙)、槐花(炒)、大黄、黄芩、地黄、当归、赤芍、红花、防风、荆芥穗、枳壳(麸炒)。 功效:疏风,凉血,泻热润燥。 适应症:脏腑实热、大肠火盛所致的肠风便血、痔疮肛瘘、湿热便秘,肛门肿痛。 用法: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以下事项:1、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 少饮酒,少吃肥甘厚腻之物,饮食不可过饱。饮酒过多、吃肥腻的东西以及吃的过饱均可致湿热下注肛门,灼伤血脉,瘀血内结,经脉交错而致静脉迂曲扩张,形成内痔;亦可因灼伤血脉,加上大便干燥,磨擦,致肛门缘静脉破裂,血液瘀结成为血栓而致外痔。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大便在大肠中停留时间过久,水分吸收过多,会使大便坚硬,磨擦肛门直肠部血管、粘膜及皮肤,导致局部溃破出血、疼痛、肿胀,形成和加重痔疮。 3、每日坚持适量运动 中医认为活动则气血周行。久坐不动,可以使气血瘀滞运行不畅,脉管扩张纵横交错,易于溃破。 4、着装宽松 着装宽松在此主要指不宜穿着紧身内、外裤,因为这样会影响肛门直肠部的血脉运行,血脉运行不利,便会使局部脉管扩张,易于溃破或被擦破。 5、讲究卫生,注意保持肛门处的清洁卫生。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xw/874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丨小儿课堂丨痒痒痒小风团,大麻烦
- 下一篇文章: 不再隐瞒抽烟几十年,白开水里加点它,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