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应该怎么做7种证型,对应用药搭配服
中医认为,风、寒、暑、湿、燥、火是6大邪气,湿气就是其中之一。湿与热在一起,就是湿热;与寒在一起,就是寒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与风在一起,就是风湿。很多疾病都与湿邪、痰湿有关,如果体内有湿邪,湿邪不除,就会生百病。 机体一旦受湿邪所困,往往比较难调理,而且病程缠绵。下面,就向药店伙伴介绍湿邪的常见类型和对应中成药,助力药店伙伴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拉升业绩。 7个证型,对症下药 1、暑湿蕴结:清暑化湿解毒 症状表现:暑湿蕴结,体内热气不得外泄;湿热内郁,常有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脘痞满、心烦、纳呆、口苦咽干、便秘或腹泻、尿赤黄疸、舌红苔黄等症。 常用中成药:甘露消毒丸,清热祛湿颗粒、暑湿感冒颗粒、藿香正气水(液)等。 服务话术: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浊,还可清热解毒;清热祛湿颗粒袪湿热,还可益气生津、清热解毒;暑湿感冒颗粒长于芳香化浊,清暑去湿;藿香正气水(液)解表化湿,还可理气和中,既可用于外感风寒,也可用于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或胃肠型感冒。 2、湿困脾胃:补气健脾化湿 症状表现:脾喜燥恶湿,易被湿邪所困出现脾虚,即所谓的“湿困脾土”。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升降失常,可进一步加重水湿停滞,造成恶性循环。人会出现种种脾虚和内湿的症状,如倦怠乏力、四肢困重、纳呆食少、脘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口中粘腻、舌胖锯齿痕等。 常用中成药:参苓白术丸等。 服务话术:参苓白术丸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加山药、莲子、薏苡仁、白扁豆、砂仁、桔梗,除健脾益气外,还可利水消肿,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证、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3、湿浊中阻:气行则湿化 症状表现:湿属阴邪,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胸胁为气机升降之道路,湿阻胸膈,气机不畅则胸闷。 常用中成药:木香顺气丸、香砂胃苓丸、香砂平胃颗粒等。 服务话术: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用于湿浊阻滞气机、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等症;香砂胃苓丸行气和胃、祛湿运脾,服用后可帮助祛湿、健脾胃;香砂平胃颗粒,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4、湿热蕴结:辨证论治 病理分析:湿为重浊黏腻之邪,容易影响气机的流通,如与热邪相合、湿热交困,则热因湿阻而难清,湿因热蒸而阳气受伤更甚。临床表现为热势缠绵,身重神疲,懒言,神志昏沉,胸脘痞闷,恶心,纳呆,腹胀,便溏,或发黄疸,性情多急躁易怒,容易口苦口干,口舌生疮,小便不利或黄赤,舌苔黄腻等。 脾胃湿热,湿重于热 主要表现:脘腹痞闷、呕恶、厌食、肢体困重、纳呆、大便溏泻、小便色黄等。 常用中成药:枳实消痞丸、中满分消丸等。 服务话术:枳实消痞丸具有化湿热、消痞满之功,可用于湿热交蒸、胸腹痞痛等症;中满分消丸可健脾行气、清热利湿。 肝胆湿热,热重于湿 主要表现:胁肋胀痛、身热、口苦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等。 常用中成药:茵陈五苓散、龙胆泻肝丸、葛根芩连片、香连丸、四妙丸、五淋丸、当归苦参丸、妇科千金丸等。 服务话术:湿偏重者,用茵陈五苓散治疗;热症偏重者,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湿热下痢者,用葛根芩连片或香连丸;湿热下注者,多用四妙丸;湿热下注所致的淋证,用五淋丸;血燥湿热引起的粉刺疙瘩、湿疹刺痒,用当归苦参丸;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属湿热蕴结者,用妇科千金丸。 5、寒湿中阻:温中散寒,燥湿行气 症状表现:湿为阴邪,阴胜则阳病,所以湿邪为害,易伤阳气。多表现为身体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脘腹胀满、周身沉重、纳呆食少、口淡不渴、肢体酸楚,舌淡苔白滑腻,脉沉迟。 常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等。 服务话术:附子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祛湿,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呕吐泄泻、胸满腹痛、消化不良。 6、痰湿蕴结:养好肝脾 症状表现:脾主运化水湿,为水之中源;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这三个脏腑调节水液的能力出了问题,都会造成水液代谢不掉、水湿内停凝聚成痰。 常用中成药:二陈丸等。 服务话术:二陈丸有祛湿化痰、理气和胃之功,主要用于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等症状。 7、水蓄膀胱:通阳化气,利水渗湿 症状表现:膀胱气化不利,就会水液内停,导致小便不利。 常用中成药:五苓散等。 服务话术: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可用于膀胱蓄水证,症见小便不利、短气而咳、水肿等,尿潴留、腹水、脑积水等属水湿内停者。 用药交代:五苓散属于处方药,患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店人敬请注意。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点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yf/10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偏方17个祖传秘验方,家家都需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