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川楝子
每日学习一医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中药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方法集图文、鉴定、炮制、相似药性鉴别等为一体,实时 川楝子别名苦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功效:舒肝,行气止痛,驱虫。主治: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苦参别名地槐。性味: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主治: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 川楝子和苦参共性为:味苦,性寒;驱虫。差异为:川楝子兼有舒肝,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等;苦参兼有清热燥湿,祛风,利尿,用于热痢,黄疸尿闭,赤白带下,湿疹,疥癣麻风等症。 3别名楝实、金铃子、仁枣、苦楝子、楝子、石茱萸。 4产地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 5性状鉴别 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6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7性能特点舒肝,行气止痛,驱虫。 8功效主治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 9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10注意事项本品有小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又因性寒,脾胃虚寒者慎用。 11药理川楝子含川楝素,有驱蛔作用。主要药理作用有抗原虫,抗细菌,抗真菌,阻断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传递。 苦楝素有驱蛔作用,高浓度时能麻痹猪蛔,特别是头部的神经节,低浓度则有明显的兴奋作用,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除体外。对胃有刺激,胃溃疡患者慎用。大剂量能伤害肝脏。本品有一定蓄积性,不要连续使用。急性中毒的致死原因似为急性循环衰竭。 苦楝皮水浸剂能抑制某些皮肤真菌。 12中药经典附方1、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2、治脏毒下血: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经验方》) 3、治肾消膏淋,病在下焦:苦楝子、茴香等分。为末,每温酒服-钱。(《圣惠方》) 4、治小儿五疳:川楝子肉、川芎等分。为末,猪胆汁丸。米次下。(《摘元方》) 5、治耳有恶疮:楝于,捣,以绵裹塞耳内。(《圣惠方》) 14老师留作业:明天一味学中药 小提示:性味: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动力?源于您对我们的北京专业白癜风专科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iuhuangg.com/ksyf/743.html
- 上一篇文章: 出招歌诀记中药,嗖易贼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