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痤疮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古言云:“针灸长于行气通经,而药饵则善于调理脏腑气血的虚实;故病在脏腑者,则用药饵;而当脏腑、经脉兼病者,则当针药并施。”

受此良训启发,出生于中医家庭、拥有扎实中药功底的杨文辉教授中学毕业后,便决心考入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针灸专业潜心研习针灸。在后来的执医生涯中,杨老一直践行针药结合的理念,运用针灸与方药两把利剑屡克顽疾。

(1)针灸方解

督脉位于人体正中,总领一身之阳气,且督脉循行经过大脑,能引导阳气温煦大脑,保证其功能的正常运行,故取督脉穴位人中、神庭、百会、大椎、命门,再加上髓会悬钟,以通督脉经气、补益脑髓。

大椎为“诸阳之会”,刺灸之能升提阳气,促进气血运行,以疏通脑络。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是肾虚,故选用肾经原穴太溪与背俞穴肾俞,以达到补肾的目的。

《辨证录·呆病门》:“呆病之成,必有其因,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其终也,由于胃气之衰”,由此,血管性痴呆的病因与肝、胃也有一定的关系,故选用胃经下合穴足三里与肝背俞穴肝俞,以益胃疏肝。

四神聪、本神、神庭均包含“神”字,很容易联想到这三个穴位与神志疾病相关。另外这组穴位大多分布在额叶,额叶与智力有关,有研究指出针刺可增强额叶的葡萄糖代谢,促进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所以刺灸这组穴位可以醒神益智。

(2)中药方解

鹿茸即是梅花鹿尚未骨化的幼角,在鹿脑袋的位置。中医认为血管性痴呆与大脑有关,根据取象比类的思想,选用鹿茸,以补骨血、坚阳道、益精髓。

肾虚忌燥,应用辛润温药以补养之,肉苁蓉、肉桂、鹿茸性温,能大补阳气,而黄精、熟地、菟丝子又能滋养肾阴,这六味药同用以补肾壮阳、滋阴润燥。

枸杞子、何首乌归肝、肾经,故用之以养肝血、补肾精。有研究指出枸杞子和何首乌同用可减轻脑内自由基对神经元的损伤,减轻痴呆的症状。

气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而气虚就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络脉空虚、脑髓失养,出现血管性痴呆的各种症状,故选用红参、黄芪补脾胃之气,用当归以补血活血。

上面提到血管性痴呆的病机是毒损脑络,若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瘀积,进而成为毒邪损害脑络,故选用丹参以祛瘀生新、通利血脉。

益智仁味辛,有发散的作用,在收敛肾气之余不至结瘀,故选用益智仁以辛温助阳,益智安神。

1.中医诊断:斑秃

2.经络辨证: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卫盛营郁

3.治疗:针药结合(1)针刺治疗:

主穴:内庭,阴陵泉,脾俞,胃俞,丰隆,足三里

配穴:阿是穴(沿病灶边缘选取3-5个点围刺)

操作方法:

内庭穴浅刺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出针时可摇大针孔;

足三里针刺得气后采用三才补法,在天部重插轻提,手法频率6次/分,留针30分钟,期间行手法2-3次;

阴陵泉、丰隆针刺得气后采用三才泻法,在地部重提轻插,手法频率6次/分,留针30分钟,期间行手法2-3次;

脾俞,胃俞用梅花针扣刺,每次约5min,至穴位皮肤泛红即可;阿是穴平刺约0.5寸,得气后加电,用疏密波留针30分钟。

每周治疗3次,4周为1个疗程。

(2)中药外洗:

苦参30银花藤30防风30千里光30

侧柏叶50花椒15前胡50制马钱子6

蒲公英30甘草10大叶青天葵10

共15剂,隔日1剂,外用,先熏后洗。配合侧柏叶浸白兰地,浸半个月,每次使用时先用梅花针扣刺后外搽药酒,每日二次。

二诊,1个月后,病灶已有细小毛发生出,无伴瘙痒、脱屑及渗液,继续行针刺治疗,配合中药外洗及药酒外搽。

三诊,治疗约3月后,患者病灶处毛发已基本生出,发根稳固未见脱落,色泽乌黑鲜亮,患者腹胀、疲倦、头重等症状明显缓解。遂停止治疗与用药。

半年后电话随访,患者告知原斑秃病灶已痊愈,未再出现脱发。

???END???

文章:李海涛、吴丹

审核:郑谅

编辑:李海涛

特别鸣谢触漫!本文仅用于中医科普,

一切文字及素材不用做商业用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ucane.com/ksyf/10426.html